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注05mgkg,直到心律失常缓解消失或推注达3mgkg,然后维持20~50μgkg分钟进行静脉滴注。所有患者治疗3日后进行疗效评估,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当心率降至50bpm以下时停止用药或酌情减量,如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则及时进行电复律治疗2。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
13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情况判断其治疗效果: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正常,心律失常减少90及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基本正常,心律失常减少5090;③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心电图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心律失常减少50以下甚至增加。(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伴发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等多种临床症状,这些因素都是临床上心脏恶性事件的触发原因,因此该病患者如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常会导致较差的预后。以往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其见效快、费用低的特点使临床医师常作为首选药物。但有相关研究表明,该药物并不能降低急性心梗伴随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3。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确疗效而又安全可靠的临床用药。
胺碘酮自问世以来在临床上发挥出令医师与患者均较满意的理想疗效,已经作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多项治疗指南的推荐用药。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对患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具有安全、高效的临床疗效4。其作用机理可能包括对β受体的阻断作用、对钠离子通道及钾离子通道的阻断作用、对L型钙离子通道抑制进而对后除极所导致的反应抑制作用、抗室颤及抗异位搏动,除此之外还可以直接对血管平滑肌进行影响,扩张冠脉内径和外周动脉内径,从而增
f强心脏的供血并降低心脏负荷。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心律失常情况,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有效控制患者死亡率,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使用胺碘酮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忠,乔平,王圣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