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原有417所高等学校,只保留了309所。1972年高校开始用“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十年间,全国仅有毕业生1033万人,而其中67万人是1965年前入学的。原先确定的68所重点高等院校,被撤销了4所。文革前全国高等学校共设有专业2833个,在文革中,停办了大批专业,很多理科专业被取消,或者“理向工靠”,许多为各行各业培养通用人才的工科专业变成为某一行业甚至为某一个产品服务的很窄的专业,工科院校中一些偏理科的专业有的被撤销,有的
f名存实亡,文科专业更是被大砍大并,十分混乱。高校的研究工作几乎全部停顿,人员下放,图书资料失散,文物被破坏,损失无法估量。在教育思想上“政治挂帅”校园内处处充斥着“高等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等诸如此类的口号,把高等教育引向彻底的政治化的轨道。在教育实践中,否定了建国以来形成本已脆弱的高等教育的组织和制度,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严重下降。尽管停止招生的6年后的1972年起,不少高校开始招收“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农兵”,但当时废除文化考试,实行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不但使高校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更为严重的是,所谓的“推荐”上学极大地破坏了教育体制中的公平、公开原则,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当今天人们“应试制度”大加讨伐之时,当时的人们又是何等地希望“考试”。一位经历了这段历史的署名为雷颐的作者,在《大学生》杂志中以《珍惜考试》为题要人们珍惜考试制度。“文化大革命”十年对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摧残,表现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个方面。有形的损害有:1)全国有大量的大学及其院系专业,没有(经任何论证就被强行地调整或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有的还为“战备”需要,被迫迁往农村或偏远的山区。为此有些院校进行了反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