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简介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又作紫艺。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8岁到上海,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1932年,去北平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回上海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1933年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多,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20首主题
12
f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15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41首音乐作品。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15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聂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22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