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税制结构的生产力要素,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规定着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比例,决定着税制结构的选择。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来衡量。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的国家里,税收规模即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不一样的。以世界银行公布的1980年的调查材料为例,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里,国民生产总值税收率为13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率为233;而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是281。显然,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税收率愈高,税负承受能力愈强,因而也为税制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
具体来说,在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流向企业和个人的纯收入极为有限,税收只能主要来源于对商品、劳务征收的商品劳务税;相反,在人均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所得占国民收入的份额较大,从而为实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提供了可能。世界银行曾对86个国家的税制结构与人均GNP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所得税具有随人均GNP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流转税具有随人均GNP增长而下降的趋势。1这些都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状况对税制结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相互联系的总体构成形式。它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具体包括诸如部门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税制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
1、税制结构与生产部门结构的关系税制结构状况与生产部门构成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程度。这种相关性突出表现在国民经济中不同产业部门地位的变化,必然引起税制结构的相应转换。在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工商各业均不发达,农业是经济结构中的主导部门,也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税收必然选择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及生产成果作为主要课税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摧毁了封建关系,自然经济格局逐步为现代商品经济所代替,商业、服务业为社会创造着巨大财富和为政府提供着日益增加的税收,从而使得以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现代间接税和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现代直接税取代了古老的直接税,成为现代各国占主导地位的税种。
2、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与税制结构的关系整个国民经济是由不同产业部门构成的,如工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