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理念
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提倡自制器材和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和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融智育、德育于健体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目标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三、原则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四、实施措施(一)建立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
1、时间保障。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为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后30分钟,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等活动。2、制度保障。学校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制定了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3、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者。这既体现了国家所倡导的全面健身,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
f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若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补购或备用。4、安全保障。学校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
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