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入无活性血小板的血液,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2.凝血因子减少:库存血液中,血浆中第V、Ⅷ、Ⅺ因子都会减少。3.枸橼酸钠输入过多:枸橼酸盐与钙离子结合,使钙离子下降,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前使用过右旋糖酐等扩容剂等。5.长期反复输血。二临床表现
f患者创面渗血不止或手术野渗血不止,手术后持续出血;非手术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紫癫、痰斑、鼻衄、牙根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处出血等。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PT、APTT、PIT明显降低。三预防及处理1.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2.尽可能的输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时每输库血3~5单位,应补充鲜血1单位。即每输1500ml库血即给予新鲜血500ml,以补充凝血因子。3.若发现出血表现,首先排除溶血反应,立即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一发生原因大量输血的同时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二临床表现手足搐搦、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心电图示QT时间延长,ST段延长,T波低平倒置血液化验血清钙小于22mmolL。(三预防及处理1.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慎用碱性药物,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2.每输注库血1000ml,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l0ml,以补充钙离子。
七、细菌污染反应
一发生原因
f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或献血者有菌血症。3.采血环境无菌状况不符合要求,采血完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二临床表现烦躁不安、剧烈寒战,继之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腹痛,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DIC、中毒性休克等。(三预防及处理1.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2.血袋内血制品变色或混浊、有絮状物、较多气泡等任何可疑迹象均可以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3.一旦发现,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4.剩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5.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高热者,给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