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公路隧道溶洞冒顶处理方案
摘要隧道溶洞冒顶会降低隧道使用的可靠度,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通过对红岩山隧道溶洞冒顶的实例分析,研究了隧道溶洞冒顶的处理方案,可供类似隧道处理溶洞施工参考。关键词公路隧道;溶洞冒顶;处理方案
1引言
随着山区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崎岖的盘山公路将全部由高速公路所取代。在山区高速公路的隧道建设中,山体溶洞坍塌处理已成为影响隧道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的一大关键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兴建在岩溶地区山体溶洞坍塌处理问题就公路隧道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如何采用合理、经济的处理措施有着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本文以红岩山隧道ZK35924处溶洞坍塌冒顶的工程处理为例,通过对该地区水文地质情和该溶洞具况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源,针对根源问题确定出一个施工安全、造价经济、质量可控溶洞坍塌处理方案。
2工程概况
红岩山隧道为上下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中隧道,位于安龙县木咱镇者要村境内。隧道洞身略呈弧形展开,洞轴线走向方位角约335°,最大埋深127m。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35527~ZK36155,全长628m;平面线型R900左偏圆曲线,A370缓和曲线、直线;纵坡为1。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35484~YK36137,全长653m;平面线型:R800左偏圆曲线、A350缓和曲线、直线;纵坡为1。
该隧道地貌类型属于溶蚀构造浅切低中山峰丛谷地地貌区,隧道走向与山脊走向大角度相交。山体植被相对较发育,基岩大面积出露,种植少量农作物,微地貌有溶蚀洼地。隧道围岩主要分属于Ⅲ~Ⅴ级,岩体为强~弱风化白云岩、弱风化白云岩、弱风化白云质灰岩。隧道区域岩溶整体不发育,溶洞规模较小,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隧道进口处岩溶及崩积成因的大量岩堆,无序地分布于破面之上,对隧道进口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该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主要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具有季节性变化,这对隧道的影响较小,在隧道开挖洞室时会有滴水、渗水及小水量涌水现象。
3隧道溶洞坍塌后现场
f洞口桩号洞口桩号
处隧道溶洞冒顶处
图1溶洞坍塌示意图
该隧道施工时采用进、出口两工作面同时掘进,开挖的方式为上、下导坑开挖,当隧道出口的开挖至ZK35924时遇见溶槽(如图1所示),溶槽内填充着黄褐色亚粘土和碎石土。该岩土稳定性极差,在超前小导管支护的作用下仍不能承受拱顶自重,导致溶洞坍塌冒顶。待溶洞冒顶口周边土体稳定后,隧道洞室内坍塌物已涌出至ZK35930处,溶洞冒顶陷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