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的组播协议又分为密集,与稀疏模式的协议。DVMRP,PIMDM,MOSPF属于密集模式,CBT,PIMSM属于稀疏模式。由于MOSPF的扩展性很差,并且过于复杂,很少被实现,并且不支持隧道,已经被废弃。CBT简单,但端到端的性能无法满足,不适于用在全网性的组播应用中。故在域内,主要使用PIMSM,PIMDM,DVMRP协议。针对域间组播路由有两种解决方案: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短期方案包括三个协议MPBGPMSDPPIMSM:MBGP(组播边缘网关协议),用于
f第20章组播协议原理在自治域间交换组播路由信息;MSDP(组播信源发现协议),用于在ISP之间交换组播信源信息;以及域内组播路由协议PIMSM。长期方案目前讨论最多的是MASCMPBGPBGMP,它建立在现有的组播业务模型上,其中MASC实现域间组播地址的分配、MPBGP在域间传递组播路由信息、BGMP完成域间路由树的构造。此外还有一些组播路由策略,如PIMSSM(特定源组播路由协议)等,建立在其它的组播业务模型上。目前仅短期方案MBGPMSDPPIMSM是成熟的,并在许多的运营商中广泛使用。其他方案的标准还在研究中。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引入了IGMPS
oopi
g、RGMP、GMRP等二层组播协议。IGMP建立并且维护路由器直连网段的组成员关系信息。域内组播路由协议根据IGMP维护的这些组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运用一定的组播路由算法构造组播分发树进行组播数据包转发。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在各自治域间发布具有组播能力的路由信息以及组播源信息,以使组播数据在域间进行转发。203IGMP协议
2031
IGMP简介
IGMP协议运行于主机以及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之间,主机通过此协议告知本地组播路由器希望加入并接受某个特定组播组的信息,同时路由器通过此协议周期性地查询局域网内某个已知组的成员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即该网段是否仍有属于某个组播组的成员),实现所连网络中组成员关系的维护。它是主机与组播路由器之间唯一的信令协议。IGMP不提供对组播路由器之间组播路由信息的传播和维护,这部分工作由各个组播路由协议来完成。2032IGMP组成员加入
为了加入一个组播组主机可以主动向组播路由器发出成员报告报文以加入特定的组播组,另外,主机也可以等待组播路由器发送组查询报文后再向路由器发送组成员报告报文用以申请加入组播组。第一种加入方式可以减小主机加入组播组加入时延;第二种方式将会使主机加入组播组的时延增加,因此在实际的网络实现中一般都采用第一种加入方式如图2010。
f第20章组播协议原理
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