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组播地址信息的全部28位32位组播IP地址D类地址的前4第位固定前缀不能完全映射进入只有23位48位MAC24位固定组播MAC前缀1位保留位的第2层MAC地址空间,所以在映射过程中丢失了5位IP组播地址信息,导致32:1的地址不明确。这意味着一个IEEE组播MAC地址能表示32个组播IP地址。主机必须检查每一个收到的组播帧的IP部分才能确定是不是需要的组播信息。2017反向路径转发
在IP单播中,数据转发的依据是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该目的地址明确表示了一个主机位置。但是,在IP组播中,源主机是向任一被组地址标识的主机组转发数据包,因此,这种方式显然不行。因为组播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是组地址而不是一个明确的主机地址;并且在与路由器相连的每条路径上或者说每个接口都可能有组成员。因此,组播数据转发将采用反向数据转发,即:对到达接口的组播数据包的源IP地址作反向检查(ReversePathForward检查),判断该数据包是否是从指向源站点的接口(指向源的接口是根据单播路由获得的,亦即单播路由的目的网络)上到达;如果是,逆向检查成功,数据包被转发;否则,数据包就被丢弃。
f第20章组播协议原理
图206RPF检查案例在上图中图206,根据R6路由器的单播路由表,来自源主机1511031的组播数据流应该从左边的接口到达,但现在有组播数据流从上面的接口到达,那么到达上面接口的组播数据流的RPF检查失败,因此,组播数据流在该接口被丢弃。现在让我们再仔细看一下RPF检查的过程如图207:
图207RPF检查失败案例上图如图207是R6路由器的局部放大图及其单播路由表,从该路由表可以看出从R6路由器到达151100016网段的出接口为S1换一种说法就是该接口距离组播数据源最近,因此从上面接口接口S0到达的源IP为15110321的组播数据流RPF检查失败,该组播数据流被路由器丢弃。
f第20章组播协议原理
图208RPF检查成功案例在上图中图208,组播数据流现在从接口S1到达路由器,通过查R6路由器的单播路由表发现接口S1是到达该组播数据源15110321的正确出接口,因此该接口RPF检查成功,从该接口接收到的组播数据流被顺利转发。202组播体系结构
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和路由器路由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如图209。
图209组播体系结构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OSPF,CBT,PIMSM、PIMDM、DVMRP等协议,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