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
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⑦(zhè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
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
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
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
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
意思。⑥发打开。⑦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
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4图穷.而匕首见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降于天。
译文:
2使毕使于前。
译文: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
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参考答案:1、⑴道歉⑵介词,从⑶明白,懂得⑷穷尽,完结2、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3、(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f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4、B
译文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个人按次序进人。走到台
阶前,秦武阳脸色突然变了,害怕起来,秦国的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