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课堂的塑造
李铁安1
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应该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题记追求优质的课堂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主题,这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显得尤为突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为主要标志,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课程改革。在新的教育观念与课程理念的强力渗透和强劲导引下,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空前活跃。新的课程标准逐渐深入人心,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日益弘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毫不过分地说,课堂教学改革已然成为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主旋律。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新的实践背景下,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深化课程改革意见》)的陆续颁布,为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优质课堂的塑造定下了新的基调:“育人为本”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立德树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主题,“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成为我国中小学优质课堂教学的宗旨追求。由此,我们不禁自觉而理性地追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以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追求的优质课堂究竟是什么样?曾经伴随课程改革一路走来的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和完善?为了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究竟又应该怎样塑造优质的课堂?
追本溯源:优质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毫无疑问,追溯优质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首先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内涵。与此同时,众所周知,作为最基本的教育活动方式,课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作为学生所经历的一种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必然遵循学习的规律。那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虽然,这些问题在哲学、教育学、教学论和心理学等诸多文献中都有详实而深刻的阐释,但这些关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概念和问题,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或遗忘,甚至可能还不知所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问题的内涵与实质,也是厘清优质课堂教学真谛的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