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罗州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习惯若自然。”(《孔子家语》)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生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反之,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艰难,也会对社会带来破坏作用。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反顾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对学生习惯的培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够独生子女的“娇”、“骄”两气;自主研索的习惯缺少要教师“牵”着走;一丝不苟的习惯不足;正确的书写习惯未养成调查一年级新生不正确书写习惯的占50%,抽样调查3~5年级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占45%;具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为数不多;高节奏、静齐快的习惯未形成。究其原因,学校在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的多,引导践行的少。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课程的研究与探讨。
1
f第二、各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有效性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研究。
第三、如何通过行为习惯教育建立新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新型班集体。
第四、如何利用主题活动、团队活动、校园环境等各个方面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的目标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需要培养良好习惯的范围很广,根据本校情况和教育的需要,我校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促进教师更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更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如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懂得感恩、按规则行动、自主读书、自主求索、多向思维,认真书写,会关心、会合作、会参与、会交往,能宽容、能理解,有同情心、有进取心等,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要求。三、理论导向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理论构建。在叶老的教育观中,最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就是“习惯说”,在他的论著中有50篇文章,从教学目标,从学生到教师等各方面精辟而又通俗地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