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名员工(占总数的46)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并在美国、德国、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0个研究所,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了20多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成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三、企业劣势(W):1领导个人色彩浓烈:这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通病。领导人的个人色彩浓烈,既是华为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在一
f权独大的情况下,决策失误很容易出现。即使现在华为在不断进步,但在一连串的成功下,很容易造成人的自大,从而迷失在以往的业绩中,这对一家企业来说是极其致命的。2财力相对较弱:相对于国际电信设备业巨头,华为的财力还是要薄弱很多。由于不是上市公司,华为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也不需要公示社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华为的不透明,对于华为进军国际市场造成了一定的障碍。3品牌问题:很多发达国家的人不信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他们看来,中国货是价廉质差的代名词,这个大环境对于华为电信设备的销售很不利。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化战略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华为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其品牌价值提升。研发基础环节薄弱,改进型创新多,原创型创新少。四、企业机会(O):1成长潜力:华为公司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有着巨大市场的通信产业,人们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电信设备制造行业有着丰厚的超额利润。再加上中国电信业的落后,设备提供能力的空白,使得国家把提升电信业的技术水平作为了发展重点。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财力物力和整个中国经济大幅度的增长,2国际行情:中国电信业重组后,3G建网逐步展开,TD、CDMA和WCDMA的建设尤其快速壮大,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这给通信设备商,尤
f其是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设备带来了机遇。所以就整体而言,整个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处于一个产业比较成熟的阶段,3市场优势:中国研发成本的低廉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根据资料,华为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为25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部门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00~1400小时,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因此,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这是其能以弱胜强的核心优势。也成就了华为交付成本和交付效率在业界形成良好口碑。4行业前景:近十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不如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