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10万人,每个行政村至少有3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6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适应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国高水平、高品质社会事业发展示范区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试点,规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大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推进社会服务社会化,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和社会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区、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育与监管并重,引导公益类社会组织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以基层社区为突破口,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建立“项目参与式”的城乡社区社会工作模式。2015年,专业社会工作者达到5万人,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2020年,专业社会工作者达到10万人,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万人。7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需要,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管理体制。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消除体制性障碍,政府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享受;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开放;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参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后备人才培养。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总量达1240万人,新社会组织人才总量达48万人;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总量达1380万人,新社会组织人才总量达70万人。四统筹推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1加快构建珠江三角洲创新型人才圈。围绕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先行先试、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把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成为人才培养示范区、人才引进先行区和人才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着力建设以广州和深圳
f为龙头、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承接四海内外、辐射粤东西北的创新型人才圈,形成人才国际竞争优势。结合“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引导高端人才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