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名称
时间地点创建人
纲领性质
兴中会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檀香山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中国
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5、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16、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意义):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足(局限):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P41),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课本P47
19、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小结: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
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小资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
思想文化
f1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
派别点
主要主张
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器物、技术
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领袖思想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社会实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特学习西方学习西方学习西方
2共同之处:挽救危亡。3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811课)
2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