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同时向组织内的其他员工传递不良信号,原先的追随者也可能随之而走,造成组织结构的动荡和瓦解。优秀人才的外流,会导致员工对领导管理能力的怀疑,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呈现担忧,降低企业的凝聚力,甚至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2)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人才流失后,企业重新招募员工花费的成本是不容忽视的。美国《财富》杂志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员工欲离职前一段时期士气低落绩效不佳花费成本,招募新人需要成本,训练上手需要成本,万一员工带走技术与客户,投奔到竞争对手那里则是更大的成本损失。而且,企业在培训、使用不熟悉的员工时会加大企业的风险,新来员工受业务熟练程度的限制,造成生产质量、服务质量的下降,会导致市场缩减,销售和利润减少。企业要确保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不得不加大投入来弥补人才流失所产生的后遗症。二、人才流失的原因1社会环境因素。一是就业观念的引导。高校毕业生是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人才的生力军。然而,随着我国实施扩招战略计划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矛盾越来越突出。19992004年间,我国高校招生以20的幅度增长。2005年全国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入学率已达21,在校生由1998年的643万人上升到2300万人。在对长三角地区大学生择业观念调查中,持“先就业再择业”观念的大学生比例占到85,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对今后的规划不够,成为人才市场的流动大军。二是国家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人才资源的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趋势是由不发达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f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目前,我国社会尚处于小康阶段,在人均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上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久前发布的《2007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指出,在国际移民大潮中,中国现在是全世界人才外流最严重的国家。报告指出,在海外的中国大陆专业人才估计超过30万人,许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北京大学有些学科的学生76移居美国。在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在企业软硬环境上整体落后于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却要与它们共同争抢人才。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选址在落后地区,受企业资金的限制,在人力资本上投入有限,结果是为他人做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