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岗位要求相脱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
f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一规定要求将职业岗位与课程联系起来。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
1会计教学和真实业务相脱节。会计课堂教学的经济业务通常是用文字来描述的,极少看到原始凭证,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做文字描述的题目得心应手,而面对真实的业务,不知怎样编制会计分录;会计课堂教学通常采用“T”型账户来讲解会计账簿,面对真实账簿时,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在上“财务会计”通常告诉大家有三大报表,并会亲手教学生编制报表,而面对实际会计工作,学生竟然忘记有哪三大报表,更不知怎样编制报表,如何进行财务分析,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反映了会计教学与真实业务相脱节,教师只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如何把这些知识转换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2实习实训流于形式。近年来,高职院校强调会计专业应培养具有会计行业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调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将实践教学分为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实践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51以上,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引进能工巧匠到学校教学等,尽管如此,但效果并不明显,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1)校内实训基地。①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与会计岗位要求相脱节。由于资金有限,高职院校只能建几个简单的
f实训室,购买一些教学软件,不够规范化、系统化,学生在实训室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业务核算,实践教学的应用层次基本处于会计工作最基础的核算层面。②从内容上看,仅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实训涉及面较窄,与会计岗位的真正业务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缺乏运用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不同行业会计实务的适应能力训练。③要实现会计教学中的“课、证、岗、赛”的融合,应研究编制实用实效、内容丰富、结构科学的岗位实训教材。而目前校内实习的教材是由只有教学经验而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出来的,资料陈旧,教材内容与岗位相脱节。④从方法上看,基本是手工模拟作业或用会计核算软件去模拟和操作传统的手工会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