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是一种规范和引导,久而久之,约束、规范下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还需要强调的是约束、规范、惩戒应只有一把“尺子”。(5)原则指导。精细化的管理源自对管理活动的认识和对相关原则的把握。思想领先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科学规范原则、层层负责原
f则、民主参与原则、情感催化原则、科学评价原则、机制激励原则等八条原则既是全程管理的基础,反过来又成为全程管理得以实施的保障,保证了全程管理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如何解决粗放型的学校管理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呢?1、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经历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各种思想不再是文本或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已经落实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并能够加以例证和说明。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吸纳的过程。在教学理念的最初学习和研讨中,教师们习惯说的一句话就是“校长说如何如何”,当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思想形成教师的共识以后,教师不论在怎样的场合发言,无不都是“我认为怎样怎样”。2、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一
f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那儿有问题就研究到那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而且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3、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可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