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活动的结果,震级上限为55级。以上几个地震潜在震源区内如发生中强以上地震,都有可能给宣城市造成影响或破坏。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2001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城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地震烈度为7度,对于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均按7度设防,重要建筑物按8度设防。
12社会经济
121历史沿革宣城市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即有人类劳动、生息和繁衍。据史考,夏商时期,地属扬州辖、西周地属吴辖,秦统一正置县,属鄣郡、汉武帝属扬州,元封二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宛陵,东汉永和四年,改丹阳郡为宣城郡,此为史
6
f宣城郡之始,郡名取宣城县名,晋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阳郡为二,丹阳郡为宣城郡,宣城郡仍设在宛陵,郡治11县,首为宛陵,次为宣城,五代时改宣城为宁国郡,宋时改宁国府,明、清相沿,府治一直设在宣城。民国元年,设宣城县,并直隶省,民国三十八年,设宣城专员公署,署治宣城,1952年属芜湖专员公署,署治芜湖市,1980年设宣城地区行政公署,署治芜湖市,1982年4月迁入宣城市县,1987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宣城县,设立宣州市,仍属宣城行政公署,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行政公署和宣州市,设立省辖宣城市和宣城市辖宣州区。宣城的城池,据史书记载最早为东晋人史恒彝所筑,世称子城,隋开皇间,进行了第二次修筑,据史载,城垣有过三次大筑,七次修整,最后一次是五代时期南朝刺史林肇仁在隋朝基础上又修了新城,取地势之便和风水之佳,将城池规划为鳌龟形状,这就是“宣城乌龟城”传说的由来。宣城的城池范围自北宋起基本定局,未作大的变运。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城市发展较快,面貌日新月异。122行政区划及人口宣城市辖五县一市一区,7个县市区辖办事处、镇,29个乡、800个村委会。市域总人口2752万人,自然增长率873,其中城镇人口101万人,占总人口的37。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3585平方公里,人口355万人。123环境保护情况城市空气宣城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主要污染参数二氧化硫、二氧化
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的要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均值亦符合环境空气二级标准;市区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全年总超标率为05。我市2004年降水酸雨频率为320,较上年增加37;降水最低pH值为333,年降水pH均值为508,比上年降低055pH。
7
f主要河流水质
我市主要河流水质基本符合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