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国学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现今,国学教育的大力提倡,为我国中学生教育工作吹来了新风,其中,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它从新的角度,以新的内容,用新的理念充实到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工作中,正发挥着并将更大的发挥其重要作用。本人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将在本文中试着谈谈国学教育在培养中学生良好品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滋养学生人格气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国学礼仪传统文化思想品德国学教育,对现今的中国教育界来讲,是一个朝气蓬勃却又充满历史责任感的教育理念,将国学教育提升到如此高度重视的程度,不纯粹是为了学术的上沿袭,更是一种中华人格的传承,而中华人格才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关键所在。加强国学教育,塑造学生中华人格文化内核,将之与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良好的融合,更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的要求。一、国学教育提升学生礼仪修养。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被称为礼仪之邦,自古就有“治国必先治家,治家心先修礼”的文化特质。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礼”居首位;立身处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贯穿着“礼”的精神,“礼”一直是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2000年12月12日香港《公正报》刊登了《社会有礼祥和》一文认为:“富者有礼高雅,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1,礼,对于自身,社会,国家都起到重要作用,提倡礼,对构建和谐社会而言,也是其中应有之义。千年以降,“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更是让中国人自豪不已,然而,如今的中国人,还能那样自豪吗?且不说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类媒体中所曝光的中国出境旅游者的各种“出彩”表现,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举止粗俗,语言下流,着装怪异的现象屡见不鲜,诸如此类,文明何在?礼仪何存?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大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放任娇纵,使得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便是低素质,没教养。中学时期的孩子,叛逆心理严重,特立独行,痞里痞气在他们看来却是个性的象征,满口脏话,吊儿郎当就是酷、帅,针对这些,单纯的说教收效甚微。加强国学教育,以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滋养孩子们的身心,让他们在潜意识里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合乎礼的要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