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
诚信是诚信问题,涉及道德、经济、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社会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下,诚信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准则,是经济合作的前提,是维系良好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对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社会积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大学生的诚信却存在许多消极面,抄袭作弊、言行不一、失信于人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阵地,应采取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的措施,培育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1学业中的诚信缺失现象。由于受到社会中急功近利、不讲诚信及学术浮夸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业中出现的不诚信行为,是校园中较为普遍且屡禁不止的现象。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刻苦精神,对课本知识的摄入没有深入思考和创新,缺乏钻研精神,抄袭拼凑现象时有发生。在考试过程中,不少大学生为了能够考取较好的成绩,通过夹带小抄、偷看手机、携带微型耳机等作弊方式应付考试。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不仅欺骗了授课教师,妨碍正常的教学秩序,耽误自己的学业,影响社会主义
f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不利于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给校风学风的建设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2校园社会活动中的诚信缺失现象。高校优秀学生集聚,人才济济。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活动,会为其未来就业增强个人竞争力。在日常的学生活动中,学生干部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利益的驱使也萌生出许多不诚信现象。一些学生为了自身的利益,送礼请客,进行拉票,游说同学和教师获得信任和支持。同时,在竞争过程中,也出现形式主义,看似经过公正、公平的面试竞争,最终的决定权却不在学生的信任选举,而在于负责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本是凭借表现和能力决定的事项,却变成以与教师的关系亲近与否来决定。3校园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现象。在政府贴息助学贷款的政策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在申请的环节中,一些家境尚好的学生,为获得资助而加入申请群体中,并对申请材料进行造假,而此类行为在日常评选中难以甄别。这就导致有些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被排除在申请名单外,无法获得贷款和资助。而且,部分大学生通过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