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在小学数学课中,让学生紧扣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近数学,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教师顺势引导,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学习分数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才能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充分挖掘。
四、比较判断,产生问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观察、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引入(厘米)
1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它们的面积哪个大?(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大、平行四边形大或者一样大。)
2你有哪几种比较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三种比较方法:一是把图形放在方格纸上看一看;二是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比;三是学生合作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与左边长方形比较。学生发现左边的长方形与右边的长方形一样大。
3学生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跟什么有关?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底与高的乘积?
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应如何推导?
以上问题也正是本节课要研究解决的,从而确立了下一步探究的方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五、分析矛盾,引发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分析矛盾,引发问题的情境。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的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摆算珠,用2、3、4、6、9颗算珠分别在计数器上摆出一个一位数,一个两位数,一个三位数,让学生算一算,所摆的数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摆算珠后,提出疑问:为什么有的数能被3整除,有的数不能被3整除。学生在认知矛盾冲突的情境中引发了探究问题的欲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