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学习资源
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2作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①清初遗民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呈现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取向即烈士心态、孤臣心态、隐士心态和游子心态。这些心态皆与明清易代的巨变紧密联系。②明清易代之时士人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在此情形之下腆颜事敌、投降变节者有之杀身成仁者亦有之。清初部分士人虽生活在新朝却耻为新朝所用其人其节与杀身成仁者同。像顾炎武、阎尔梅、屈大均、王夫之、冒襄等人鼎革之际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当清王朝统治逐步稳定后他们坚决不仕新朝且时时系念故国表现出凛然气节。我们以冒襄为例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在明清之际政坛、文坛均有着深广的影响。他参加抗清运动失败后又支持过郑成功等人的复明运动屡拒征召后隐居在水绘园。③中国传统士人对于自身进退出处非常看重认为它是事关品行名声的大节不可稍有差池。明清易代之祸尤其又是外族入主中原使素重“夷夏之辨”的士人们认为是亘古未有之“大变”。在此等“大变”面前何去何从不单事关政治立场的去取更是人伦道德的抉择。此时许多士人选择了坚守他们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故国既已不复存在恢复的希望也极为渺茫然而人格的坚守还在继续。故国之思是他们的普遍心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周星等遗民诗人都具有代表性。他们“悲歌当哭”以悲怆感怀的笔调悼念故国令人不忍卒读。
1
f精选教育学习资源
④清初遗民诗人大多参加过抗清的军事斗争。新朝政权稳定之后恢复日渐无望他们心念故国
踟蹰无聊壮心消退转归隐逸。因此浓厚的隐逸情调乃是最为突出、普遍的心态表现。清军大体上自
北向南入侵许多世家大族被创尤剧。徐夜的家庭在明清之际惨遭横祸其伯父、叔兄、叔嫂及子侄多人
被杀他的母亲也被逼投井自尽。徐夜从此即弃诸生国仇家恨集于一身立誓隐居做故明的遗民。隐士
心态是清初遗民诗人中最为普遍的心态表现张光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