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樵、王夫之、孙枝蔚等人诗中也时时有所流露。
⑤明清之际的战乱造成了社会的大动荡包括明遗民在内的广大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
此渗透在遗民诗歌创作中浓厚的牵念故乡、故土的心态有其必然性。游子心态在旅居江南的秦地遗民
诗人孙枝蔚身上体现最为充分。作为寄居他乡的客子孙枝蔚的诗歌创作中洋溢着浓厚的思乡之情。孙
枝蔚居扬州筑室曰“溉堂”取《诗经桧风》“谁能烹鱼溉之釜”即寓居不忘故乡、常怀西归之
意。清代初年寓居江南的秦地诗人仅据溉堂《张戒庵诗集序》可知即有张晋、李楷、张恂、雷士俊等
数人。
⑥清初遗民诗人创作心态的表现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当然他们呈现出多
种多样、复杂莫名的创作心态绝非上述四种心态所能囊括。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易代之时清初遗民诗人大体拥有四种心态作者更看重悼念故国心系大明的孤臣心态。
B清初诗人在鼎革之际大多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其气节与杀身成仁者同。
C新朝稳定复明无望背负国仇家恨的遗民士人心有不甘无奈之余多是消退壮心立誓隐居。
D浓厚的牵念故乡、故土的心态渗透在遗民诗歌创作中这是因为他们怀有不仕新朝、时念故国的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清初遗民诗人的四种心态结尾又作了进一步说明绝非只有四种心态。
B文章主体部分是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的从四个角度对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加以阐释条理较为清晰。
C文章第四段作者运用徐夜家庭惨遭横祸一例旨在论证入关后的清军对许多世家大族杀戮的残暴性。
D文章第五段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游子心态产生的原因、背景及主要代表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入主中原的大清不是因为“外族”的身份明末士人们可能对“新朝”的反感与仇恨要弱化得
多。
B明清易代之际遗民诗人的表现大不相同。有的腆颜事敌、投降变节有的杀身成仁气节凛然。
C顾炎武、王夫之等诗人出现在不同心态的名单中可见同一诗人可以同时杂糅多种复杂的遗民心态。
2
f精选教育学习资源
D清军入侵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使广大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是清初遗民诗人游子心态的重要原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送年货李代金
这天是除夕可是这里的边防哨所却没有过年的气氛。外面下着大雪周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