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利率市场化背景、方式及特点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利率市场化经济和国际性的因素、推进方式和特点的考察分析,为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方式选择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借鉴。
一、日本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和国际性因素
尽管在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金融的发展就萌动了利率市场化的念头,但是,日本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启动于1979年。此前,在1978年,日本政府开始允许银行间拆借利率弹性化及票据买卖利率的市场化,并用招标方式发行中期国债(利率由投票决定),这两个方面的突破成为了日本利率市场化的先导。由此以后,货币市场的发展主要便转向了交易品种的丰富,从而为形成真正的短期市场利率打下了基础。1979年,日本首次发行了自由利率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其利率不受日本政府于1947年12月制订的《临时利”率调整法》的限制,发行利率由发行金融机构和购买者自由决定,这成为日本利率市场化迈出的实质性一步。1981年日本银行把政府短期债券由过去的银行认购改为放在金融市场销售,使得政府债券流通市场化。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行动是1985年以后在美国强烈督促下才进行的。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各国积极放松金融管制,如美、英、德等国都实现了小额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完全自由化的模式,世界性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全面掀起,此时日本金融市场严格的利率管制使其国内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导致日本大量购入美元债券。同时,封闭的金融市场又抑制了外国对日本的投资,日本资本收支呈现贸易巨额逆差,形成日元的低汇率,日元低估和美元高估导致了美国对日贸易的巨额逆差。对此,美国除要求日本开放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市场外,还强烈要求日本实行利率自由化,开放金融市场。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日本,成立了“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并于1984年5月达成了《日美日元委员会报告书》。此后,日本大藏省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及展望》通令,其中对利率市场化作了阶段性的安排,主要内容是:
废除定期存款利率上限;提高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发行单位(3亿日元调至10亿日元)、缩短发行时间(由3个月降至1个月);允许市场利率联动型存款业务;放松并废除巨
f额存款利率管制;对小额存款利率自由化进行讨论。此后,日本的利率市场化开始全面实施。
日本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由反对转为支持,是利率市场化顺利推进的重要内部因素。在利率管制时期,存款利率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