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四处征战,所到之处屠杀无辜,但统治者为征战和治国需要,却很看重有技术的工匠,匠人被保其性命为统治者服务,因此,当时便有许多文人为求活命并冒充成匠人,后来一部分文人出身的所谓工匠成为实际的瓷器生产和设计人员。由于文人都是书画好手,在进行瓷器装饰过程中,自然把绘画的表现手法逐渐融入瓷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器装饰之中,这无疑是元代瓷器装饰变化、转型的重要因素。明清以后,有更多的画家参与瓷器装饰纹样的描绘,瓷器“彩绘”得到空前发展。比如,不论官窑还是民窑,都喜欢将绘画的各种题材和内容表现在瓷器上,比如明万历的青花开光花卉奔马纹瓶,全身分层次绘满青花纹饰,自上而下用竹纹分割成八个区域,内绘海马和菊花纹,潇洒奔放;该瓶中无论是青花纹饰,还是菊花纹、海马图,均与中国画有着紧密关联,这些内容均为中国画的常见物象。另外,明崇祯的青花加官进爵图笔筒,口沿外有一周暗刻海水江芽纹,器身绘青化加官进爵图,色彩浓艳,层次分明,画功洒脱。此陶瓷中色彩的运用与国画画法相近,陶瓷构思形式与中国画相接,因而是中国画与陶瓷品的完美融合体。再比如清乾隆时代的青化缠枝莲纹花口盘,盘里绘两层青化缠枝莲纹,外壁绘折枝灵芝纹。清嘉庆的青化八仙过海图碗,碗里心绘青花三星图,外壁绘青花八仙过海图,口沿和足部均描双弦纹,釉色洁白,青花明净,外底青化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双行款。这些陶瓷作品均大量运用了中国画的构思方法,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在结构形式上,再或者在描绘对象上,均有充分体现。
为了更好地在瓷器上表现绘画的内容,提高彩绘的水平,更好地为统治阶级服务,一些名画家及有成就、有艺术修养的又能够画一手好画的工匠多被官府所看重,成为瓷器彩绘的骨干,有的甚至被提拔为宫廷工艺师。由于大批的文人、画家直接参与瓷器的彩绘,中国画作品被大批表现在瓷器上,瓷器以中国画作为装饰形成趋势,推动了瓷器装饰的发展。
三、文化思想及世俗下的中国画与陶瓷装饰
瓷器的装饰手法与技巧别开生面,在题材、内容乃至雅俗等方面都表现得更加为所欲为。文人眼中“小中现大意”,小品的简练、畅达往往能“寓奇于平,化拙为巧,融板为逸”,瓷器器物尺寸有限,但却很适合文人的“小中见大”的思想,足以表现和畅通达以笔为戏的文人心性,瓷器成为体现文人思想境界和审美取向的载体。明洪武时期的青花盘,往往只能在盘心画一株花卉,或点缀竹、草,这是明文人画家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