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言初中阶段的语文,是学生们开始学海拾贝的新阶段。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读书认字;他们开始品读文章,开始接触名家大作,开始接受古今中外的名家熏陶。而作文,作为初中语文的重中之重,一直被认为是初中语文的“半壁江山”。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一直许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比较头痛的问题。二、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为教学有效性
三、现阶段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在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体系里,语文一直不怎么受待见。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似乎都习惯了“数理化一马当先,外语重点发展”的状况。而作为语文中最难以提高、对学生语文功底要求最高、考试评分又最具主观性的作文,就更不受重视了。具体造成对作文冷淡、成绩难以提高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这是语文老师的原因。1、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无作为。一些教师对作文认识的偏颇,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片面的强调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自主性。或者是觉得作文不可教,作文技巧的教授对学生作文水品的提高增益不大,只能靠学生的“顿悟”,于是只看看学生作文的标题,浏览下内容,下一两句评语,批个分数了事。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甚至大大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2、作文教学忽略了积累的过程。作文,考察的是学生对文字的驾驭和自身文学素养的积淀,有些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作文显得更有文学素养,硬性要求学生照搬一些名言名句,生搬硬套、断章取义!殊不知只有将知识内化才会是自己的东西,没有这个积累的过程,永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猫,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会得到提高。3、作文教学没有拿捏好“生活”与“想象”的尺度。相比于高中作文以及之后的大学论文,初中语文的作文,无非就是要培养学生将自己所见所闻、心中所感所想通过文字顺畅表达出来的能力,因而记叙文是在初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文体。然而一些教师过分强调作文的“生活”性,认为只有真实才能合理,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活力,却没有充分认识到文章来源于生活,更是要高于生活的。亦或者片面强调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天马行空却没有可靠的生活基础,宛如那美丽的空中楼阁。4、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无系统性。初中生刚开始接触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对各种文体的相关要求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而教师在备课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没有渐进性,今天讲记叙文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下节课讲议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