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的是A.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C.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D.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解析:选C。A项,淀粉溶液属于胶体;B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而不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D项,胶体粒子也能透过滤纸,二者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而用渗析法分离。6.下列各图所示的现象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图①:日光下的树林B.图②:长江三角洲的形成C.图③:用激光笔照射氢氧化铁胶体D.图④:钠的焰色反应实验解析:选D。图①:空气是一种胶体,日光穿过空气照射到地面上,此过程中实际上发生了丁达尔效应;图②:长江水含大量胶体粒子在入海口遇到海水,海水含大量的电解质,发生胶体的聚沉而形成三角洲;图③:发生了丁达尔效应;图④:焰色反应是电子的跃迁,与胶体的性质无关。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共存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解析:选C。NO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属于化学变化;冷却二氧化氮气体:2NO2gN2O4gΔH0,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冰水共存物冷却SO3气体得到的固态SO3是无色晶体;加热氯化铵晶体生成无色气体,均没有明显颜色变化,B项错误。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棕色变浅或变
K12学习教育资源
fK12学习教育资源
成无色,属于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将氧化钠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属于化学变化;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属化学变化,D项错误。
8.将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