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成长
在必修课一统天下的课程体制中教师被排除在课程编制活动之外他们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法进行教学。而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品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吸收当代知识研究的新成果。正是在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获得专业的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
f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由于必修课数量、内容、范围有限在必修课一统天下的格局之下不可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只有选修课才可能既在科目设置上有一很大的灵活性又在科目的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很大的自由度。选修课尤其是学校根据所在社区和学校的条件、资源、师资状况开设的选修课有助于高中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又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选修课的类型与比例】
从课程内容上我校选修课主要是学术性选修课。主要侧重于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包括高深型、拓宽型、趣味型学术性选修课。这类选修课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挥特长培养个性对学生的学术走向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开设方式上选修课可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即按照学生发展的不同方向将有关选修课分组设置组成定向选修学科群让学生进行选修实际上是选组。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能力侧向。任意选修课即不进行固定分组开设数量足够的、既适于升学又兼顾就业的选修学科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它能避免过早专业分化所导致的发展的狭隘性。
尽管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虽不是主次关系或主从关系但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却有所不同。选修课太少导致教育僵化、封闭难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当然选修课太多又会影响学生基本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随着年级的提高高一、高二、高三应逐年递增选修课比例三年内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定为37较为合理。至于选修课内部的关系由于限定选修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定向因此限定选修课应成为高中选修课的主体部分可占70左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