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等领域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方面,重点突破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业、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智能精密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数控先进制造设备、工业自动化传感装置、数控装备及控制单元、工业汽轮机、工业及余热锅炉、绿色化工生产技术、新型污水处理、除尘脱硫和垃圾处理环保成套设备、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等领域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重点突破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系统、大规模定制系统、电梯叉车物流装备、现代纺织加工设备、化学新药及制
f剂、现代物流系统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技术等领域自主创新。增强共性和关键技术突破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领先、产业特色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高技术企业群体,着力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6.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政府采购、直接投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依托自身科技研发资源,自办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开展委托研发、技术入股、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支持企业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任务。到2015年,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达到12以上,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0家以上,省级达到100家以上,市级达到300家以上。
7.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引领作用。积极支持高校和科研机
f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加快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提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对创新资源的融合能力。重点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面向我市优势产业和社会领域,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支持高校面向杭州主导产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学科设置。加大对杭师大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力度,支持杭师大博士、硕士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