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洗脑”。要革“新”,先革“心”,新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这一理念是新课程的最高主旨,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他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科学发展,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注重他们发展的主动性和差异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以崭新
4
f的角色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其次,要“充电”。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学习型社会中,终生学习必将贯穿人的一生。人只有学习地精彩,才能生活地精彩;人只有学习地成功,事业才能成功!“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准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我们教师的本色。我们要在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要在学习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体现出教师的价值。第三,要“换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过去对教师的要求。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且全面的要求,呼唤综合型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的需要,现代教师应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这是学生的渴望,也是社会的期盼和时代的要求。
五是树立“敬业奉献”的道德品质。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谓,明天叫无悔。”到年迈花甲,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学校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悔。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漠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是什么使教师甘为寂寞、勤勤恳恳,
5
f充当人梯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爱,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教育事业,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处下功夫,在简单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
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需要,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也决不是称职的教师。为此,每一位新教师首先要学会自学地调节心态,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要乐观豁达,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其次要心态平稳,有较强的耐挫能力,工作中、生活中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