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看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你的理解。文中的“我”虽然因伤回到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手术,但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鸣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青史留名。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军国主义
f战争。6、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小结:《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小说,讲的是:“我”三个月前还是德国一所文科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受了伤,被汽车运到一所学校(临时医院),在被抬往美术教室(那里是简易外科手术室)的路上,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景象。虽然“我”发着高烧,浑身疼痛,最后,“我”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字迹,由此证实,“我”所在的就是“我”的母校,同时“我”发现,“我”失去了双臂和右腿。当堂检测《一个人的遭遇》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比较阅读: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答:《一个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答: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索科洛夫是悲伤的,《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在对生活幸福的珍视上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基础识记: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