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以及面临的问题、当代价值和对策及途径。【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当代价值;对策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进中共中央的文件,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专题章节详尽阐述,一语道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推进经济、文化、环境等全面建设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集合,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种社会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中国化,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可持续发展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长期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主要内涵为: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三是实现美丽中国未来发展的社会实践观,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为和实践尝试。
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问题
(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亟待转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样面临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我国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产业主要集中于能提供大量社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中不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污染产业。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党中央也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面临许多客观环境的制约。
(二)科学技术创新不足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不再仅仅停留在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的层面,而是需要以科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