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明了自己所采用的生成假设的方法(如联想、类比、观察等)。此外,不论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教师在此都应予以表扬。(三)自主探究搜集证据(机动)若有学生提出质量、密度是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教师应先让学生对质量、密
f度因素进行实验验证。当学生发现无法找到长、粗、材料相同而质量(或密度)不同的导线时,教师再予以指导,启发学生明了,(在一定温度下)长、粗、材料一定,电线就唯一确定了,其对电流的影响也就固定了,因此不可能再和其它的因素有关。进而排除质量和密度这两个因素。学生按照自己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主拟定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组间协同交流合作学生上讲台,将实验报告投影出来,并重点就结论,电路图,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思想进行交流,生生、师生互问、互辩。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1)通过突出导线的选择原则,渗透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2)注意收集得出同一实验结论的不同实验途径,如探索长度因素时,既可用导线①②比较,也可用导线③④,还可将同一导线的不同长度接入电路。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完成实验,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发散能力。(3)对实验方法独特的学生予以大力赞扬,以养成学生尽力追求“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4)由于实验器材中四根导体的横截面积相同,因此在交流粗细因素时,特别注意让学生说出如何得到长度、材料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导体的,如将②、④导线对折后分别与导线①、③相比;或向别组借一导线和自己组中相同的一根并联后测出电流,与原导线相比等。在学生探索出:电压一定时,导体的长度、粗细和材料会影响导体中的电流后,教师接着演示图75的实验,揭示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或由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上台演示。(五)合四为一建立概念教师总结实验成果,分析后指出: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找到了会影响电流大小的四个因素。对一段导体而言,它的材料、长度、粗细都是确定的,它们各自对电流施加的那部分影响也是确定的。因而整个导体对电流施加的总体影响也就确定了,这一总体影响就是各个部分因素影响的总和。既然导体都有一个确定的对电流的总体影响,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物理概念来表示这一总体影响。这就好比用总分来描述某同学总体的考试情况的好坏一样。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我们该怎样来定义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和导体的四个具体因素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围绕如何定义概念来表示导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