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有:电阻的初步知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重点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难点是:确认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课型设计:小组合作、综合探索式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经历形成电阻概念、探究电阻影响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想象、猜测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设计、统筹实验步骤,自行概括实验结论的学科研究素养。3、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电阻概念建立的意义,感悟自然界“整体”与“部分”的和谐,尝试“先分析,后综合”的研究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教学器具设计:演示教具:教材图71演示器材一套(增加小灯泡)。教材图75演示器材一套(换用投影电表)。学生分组实验器具:15V电池(1节);电流表(1只);导线若干;待研究导体4根,规格如下:教学程序设计:一、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图71实验,当用镍铬合金线替换电路中的铜导线后,灯泡亮度明显变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概括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还与导体自身有关。二、综合探究进行新课(一)深入分析提出课题:导体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如:质量、长度、密度、横截面积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导体是一个由各种性质组合成的整体,它的属性则是这个整体的部分。导体的全部属性都会影响电流吗?还是只有一部分会影响电流?若是后者,又是哪些因素会影响电流呢?现在同学们还不清楚,因此我们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经过上述分析后,教师提出“电压一定时,导体的哪些因素会影响电流大小”这一课题,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探究情境。(二)启动思维引发猜测:研究伊始,教师就应指出,导体的属性很多,要是一一加以研究的话,工作量会很大。这时应学会定出几个“重点怀疑对象”,将搜索范围缩小些。接着鼓励学生试着放开眼界,开动脑筋,寻找种种蛛丝马迹,去猜测、设想导体中的哪些性质影响电流的可能性大一些。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组的假设。教师也有意选择几组,加入讨论。教师主持,学生交流设想。有的学生提出,从刚才的演示实验中,可看出电流的大小可能和导线的材料有关;有的学生则在与水流的对比中推断出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也有学生联想到长跑时比短跑时的速度慢,认为可能与电流所流过的路径长短有关。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则应注意让学生说出得到假设的线索,启发、帮助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