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第一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思路。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2、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过程与方法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多更快的获得资料,并会对资料进行整理。2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3利用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4通过探究实验主动的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3、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4、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上升为感性认识。二、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采用学生网络查找自主学习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思想互相“碰撞”,又会激发另一部分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习难点得以顺利的突破。
f4、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