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睁,忙到熄灯”却是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据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编办联合组织的对全省普通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全省高校辅导员每周工作40小时以内的仅有258,5160小时的占2912,工作时长高达6170小时的还有1597。
f事实上,除了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党团建设、就业指导等日常学生事务,民办高校辅导员常常受多个部门随意指挥与任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事务,不管大小,不管隶属哪个部门,必然落到辅导员的头上。辅导员是“万金油”,辅导员是“勤杂工”,辅导员是“消防员”,以致辅导员整天疲于应付各种繁杂事务,容易产生职业倦态,影响其从事该项工作的稳定性。2职业威望低职业威望指的是人们对某种职业的社会评价,包含了该职业在社会中的就业环境、社会地位、工资薪金等因素。而社会地位与工资薪金则是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威望的主要因素。第一,职业地位低。教育部24号令赋予了高校辅导员“教师”与“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现实生活中,受限于辅导员从事的职责职务,其角色定位常常不被理解与认可,反而因为这个身份的双重性,使得辅导员在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中身份尴尬:作为教师,由于不直接参与教学,其身份常常得不到认同,更享受不到专任教师在高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声誉;作为管理干部,民办高校辅导员常常从事的是最底层的工作,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无论大小,均与辅导员相连,无论哪个部门都可以对辅导员发号施令,事实上,民办高校中的辅导员俨然“消防员”,哪里起火往哪扑,根本享受不到管理干部的管理权限。第二,经济待遇低。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的付出与报酬应当成正比。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尽管高校辅导员干着比一般人都
f要多都要杂的工作,却往往拿着与工作付出不相匹配的工资。据广东2006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广东省高校辅导员的月经济收入情况如下:10002000元占2703,20013000元的占4673,30014000元的占1944,40015000元的占372,5001元以上的占179。而在对自身收入水准的满意度调查中,大部分的辅导员是表示不满的。在民办高校中,这种不满度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虽然有些民办高校把辅导员列入教师系列,但是辅导员的工资收入与同资历的专任教师相比,月均收入至少少8001000元。在物价、房价、油价不断上涨的今天,偏低的工资收入让民办高校辅导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