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大学学年论文课程设计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年级2020级生物技术本科班名
论文设计题目海绵城市建设浅谈
指导教师职称
成绩
2016年1月8日
f目录
摘要1
关键字1
1LID思维模式的引入1
2海绵城市的定义1
3海绵城市的特点2
4海绵城市的两大途径2
5海绵城市的设施建设2
51生态湿地3
52绿色屋顶雨水花园3
53植被缓冲带生态河床3
54铺设透水装置3
6结语4
参考文献4
f海绵城市建设浅谈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干旱灾害频繁中国的三分之二城市缺水整个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都在下降北京地下水下降的速度是每年1米左右。与此同时“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也是目前不少城市的鲜明写照。城市“逢雨看海”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总理提及这说明此现象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关键字海绵城市园林建设
自然的智慧给予了我们启示。城市化之前降雨时因为土壤的涵水缓冲作用大量的雨水并不会迅速汇入地下水系河流的水位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城市开发之后裸露的土壤面积大大减少因为雨水无法渗入土壤而形成的在城市地表流动的水流被称为“雨水径流”。我们都知道在森林、农田等自然环境中不会形成积水灾害。这是因为暴雨时雨水可以直接渗入土壤中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硬质景观、建筑屋面等大量非渗透性表面的扩大以及对河湖等自然水体的填埋、河道大量采取硬质化处理等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扰动。
1LID思维模式的引入
专家们开始探索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理水方式。二十世纪美国提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雨水管理模式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1LID的核心雨水调蓄方式包括入渗、蒸发、滞留、蓄集等采用的基本措施有生物滞留带、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园、储水池等。借着这一思潮政府职能部门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这个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会议上发表了讲话“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
f人造城市转变为能够吸纳雨水、过滤空气、过滤污染物质的超级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