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时期确立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到清朝也延续了两千多年并在国家的整个经济部门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农业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衰落的状况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国资本入侵的冲击下逐步走上半殖民地化的道路。”8
1840年后频繁的国内国外战争不仅耗空了国库而且让各省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依赖着大量土地的小农经济发展迟缓而耕种技术长期的落后更加速了其衰落。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曾在最初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侵略有过顽强的抵抗但时间短收效差。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各国的权益扩大和侵略活动的加强陈旧的封建经济难以抵抗强大的新兴的的资本主义开始了普遍解体的过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是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9
其解体的具体表现为
1、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及其与农业的分离。从鸦片战争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中国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由于外国廉价机制纺织品的轻笑开始广泛解体。小生产与机器大生产难以竞争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以来以耕织结合为主的自然经济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引起的重大变化就是堵死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正常道路是解体后的农村经济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质。”10
2、农产品商品化的增长。农业产品商品化发展主要表现在茶、桑、烟草、豆类和罂粟等种植的扩大和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商品率的提高。以罂粟为例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合法化腐朽的清政府完全丧失了禁烟能力却鼓动农民种植罂粟以增加税收。1856年罂粟在云、贵、川三省已经“连畦接畛”了苏皖浙省年产烟量达73万担烟田2303亩山西几乎“无县无之”东三省“种罂粟者不下十之六七。”11粮食商品化程度是考察自然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鸦片战争后地区经济作物的广泛扩种占用了原有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导致该地区对于外地粮食的需求大量增加并且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和商埠经济的发展粮食的需求量也同时大增“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二十年
18401894全国粮食商品率友10增长至16然而这一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的增长却是外国资本主义破坏城乡手工业和加紧掠夺农产片尤其是所需要经济作物原料的结果。”12从鸦片战争后特别是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