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欧洲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吸收了不同文化传统的因素,但它不仅没有失去欧洲文化的特色,而且大大丰富了自身文化的内涵,这无疑是符合“和而不同”原则的。中国文化由一世纪至十世纪,由于充分吸收了印度
用心爱心专心
1
f佛教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但中国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并没有变成印度文化,这也正是因为这一过程中,中国人能较好地运用“和而不同”原则对待印度文化所产生的结果。
在不同文化传统的交往中体现“和而不同”的原则可能会有多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交往中发现不同文化原来有相近或相似的观念,如基督教的“博爱”,佛教的“慈悲”,儒家的“泛爱众”,从抽象的意义上讲都是“爱”、“爱”就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传统都可以接受的普遍原则;同时“博爱”、“慈悲”、“泛爱众”仍然保留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另一种情况是,在文化交往中发现此种文化不具有另一种文化的某些重要观念,但另外那种文化中的那些观念与此种文化并非不能相容,这样就可以在交往中接受这些新的观念,并经过改造而逐渐使之融化在此种文化之中,从而丰富此种文化的内容。例如,中国原来并没有明确的“顿悟”观念,但到宋明时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顿悟”观念,并使之融化在自己的体系之中。第三种情况是,在交往中会发现,此种文化不具有彼种文化中的某些有意义的观念,而且这些有意义的观念与此种文化的某些观念并不相容,从而在交往中不得不放弃此种文化中的某些旧观念,而接受外来的新观念,使文化得到发展。例如西方“民主”思想输入中国之后,中国人不得不放弃过去传统中的“三纲”等旧观念。第四种情况是,在两种或多种文化的反复交往中,会发现双方或多方都未曾有过的、然而十分有意义的新观念,例如“和平共处”、“文化多元共处”等观念,把这些观念引入不同文化体系,对各种文化无疑都是有意义的。上述种种情况,都说明在不同传统文化之间可以因其“不同”而达到某种“同”,在“不同”中找到可以共同接受的原则。而在“不同”情况下取得的种种“共识”,正是交往和商讨中实现“和而不同”原则的体现。1.下列对于“和而不同”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的文化传统可以通过文化的交往和对话取得共识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普遍性原则,从而完全互相认同:这就是“和而不同”。B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