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
目前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说有三大学派:一派偏重从历史本身来探讨经济的发展,并重视典章制度的演变。一派偏重从经济理论上来阐释经济的发展,有的力求作出计量分析。一派兼雇社会和文化思想变迁,可称社会经济史学派。同时,也必然对经济史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有不同观点和见解。我以为这是一大好事。百家争呜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如果只有一个观点,用一个声音讲话,我们经济史就要寿终正寝了。
历史经济史首先是史,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历史研究是研究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识不清楚的历史实践,如果已认识清楚,就不要去研究了。因此,实证主义是不可须臾或离的治史方法。19世纪末期以来反对实证主义的议论,都集中在历史认识论上。我以为,应当承认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有相对性、时代性、思想主观性,但都可归之于认识还不清楚,需要再认识。历史需要没完没了地认识,否则历史学者都可下岗了。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探求历史真实,史料考证非常重要。50年代史学革命要打倒历史主义,代之以科学的史学。
f结果出现了模式论、逻辑实证主义和包含目的论、决定论的历史研究法,我看都不足取。
价值判断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史学本来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功能。作实证分析时要把所论事物或行为放在它产生或运行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可怨天或尤人。作规范分析时,则是用今天的价值观,不仅评论当时效果,还包括它对后人以至今人的潜在效应,但不要苛求古人。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历史哲学,即世界观和历史观。但只应作为思维方法,而非推理根据。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说明历史的方法。我赞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思维方法,前句是说经济的发展应与自然界相适应,后句是说要有意义地考察中国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经济经济史是研究各历史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它运行的机制和效果。这就是必然涉及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研究中,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任何伟大的经济学说,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变成经济分析的一种方法。没有一个古今中外都通用的经济理论。史无定法,需根据时空条件、问题性质和史料的可能,选用适当的经济理论作为分析方法。任何经济学理论都要假设若干条件或因素可以略去或
f不变,否则不可能抽象出理论来。这种假设是与历史相悖的,因而,在应用时必须用历史学的特长来规范时间、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