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性。如果我们把钱统一捐给财政,那么政府会统一使用,跟企业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所以,今天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我们开始做公益慈善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公益基金会,成为一个财团法人和社会NGO。美国有12万个公益基金会,这些基金会的基金不可能由政府来征用。而我们800多个基金会绝大多数都是政府的。所以,今天的慈善捐款等于都捐给了财政。如果民营企业家都“裸捐”给了财政,大家觉得自己会得到幸福吗?其次,我们要高度关注这种捐助行为不能伤害到自由企业制度,不能伤害到企业。如果我们今天都“裸捐”了,员工看到公司没老板了,成国企了,同样也会出现贪污、浪费以及懒惰、不负责任的现象。所以,这件事情促使我们思考,尤其是思考1956年当所有民营企业家都“裸捐”之后发生的故事。这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做公益、做慈善,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要建立持久的公民社会制度、建立保护财产权利、保护每个人创造财富的机会均等的权利等等。实际上,中国企业界在持续的公民社会建设和公益基金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成果也令人瞩目。从6年前中国就开始允许私人发起私募公益基金会,陆续成立了以企业家为主体的华夏爱佑公益基金、阿拉善环保公益基金会等等比较大的有影响力的公益基金会,在儿童救助、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另外还出现了像万通基金、李连杰壹基金等企业和企业家的私募基金会,陆续推进公益基金在中国的发展。除此之外,我们更注重建立一个科学治理、透明诚信的公益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持续捐助、不断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不是无条件地捐献去纵容公权力的滥用,这样的话,实际是在毁坏我们赖以生存的、一个充分竞争的良好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如何传承
f今天,我们做好一个民营企业,接下来要做好的一个重要功课就是代际传承。改革开放30年,现在中国逐步进入到一个第一代创业民营企业需要完成代际传承的阶段。作为一个企业家,你是把钱传下去还是把家业传下去?是把荣誉传下去,还是把价值观、把体制传下去?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挑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企业治理结构、价值观和团队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件事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处理不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会化为乌有。现实地看,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只要一个孩子。所以现在不可能像封建大家族那样,做到“亲者用贤、贤者用心”,没有了选择的基础。因此,现在企业传承已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