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学生作文语言的创新
作者:杨兵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年第02期
一篇佳作的诞生,语言出新是关键。因为,语言不仅是思想的载体,而且还是情愫的外化。“言为心声”,这是古人对语言生成过程极为精妙的概括。唐代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可见,生活的积累,思想的积淀,情感的奔突,知识的储备,乃是语言出新的沃土。
一、在生活积累中出新
生活是语言的本源,从声音到文字,从文字到文章,无一不是生活内驱力推动的结果。
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搜肠刮肚、无话可说,或语言贫乏、难著一字的现象,往往是缺乏生活阅历造成的。反之,凡是作文语言不落俗套,甚而至于语言摇曳多姿的学生,大多数生活比较厚实体验比较深刻,洞察比较细致,阅历比较丰富。
如,2007年11期《作文周刊》中的《父辈如茶》。“干黑的茶叶,丰满鲜红的大枣、晶莹的枸杞,静静地躺在杯底,等倒上烧开的水,杯内的茶叶便随水上下翻滚,不一会儿干瘪的茶叶舒展开来,叶片上的脉络也清晰可见,杯内慢慢笼起了绿色的薄雾,茶叶或浮或沉令人捉摸不定。原本比较干瘪的茶叶已被泡得全涨起来了,缝隙皱纹没有了,通体胖胖的。揭开杯盖,夹杂着缕缕甘醇的热气扑面而来。浓浓的香气蕴涵在淡淡的苦涩中,抿上一口,略有淡淡的甜味。像父亲,多像父辈:人生由年轻走向衰老,生活由苦涩走向甘甜……父辈如茶,茶如父辈。”
小作者之所以把泡茶写得如此细腻,如此逼真,是因为在描写中倾注了对生活的特有的感悟:父辈如茶,茶如父辈。而作者的议论是建立在描写铺陈的基础之上,描写的过程,其实就是细致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理性思考的过程。作者由茶叶的浮沉联想到父辈人生的沉浮,由品茶的甘甜中的苦涩,联想到父辈生活中的甘与苦。从这点意义上说,语言出新既是深入观察的结果,也是用心体会的结果,更是理性思考的心理轨迹。
二、在知识运用中创新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构筑风格迥异的语言大厦,不仅要靠知识的积累,还要凭借知识的灵活运用。只有灵活运用,才能显示出语言的活力。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就把早春江南春意盎然、春草萌发的景观写活了。着一“绿”字,胜于“到”,胜于“过”,使静态的景观动态化了。可见,知识的运用是语言创新的捷径。
如,《作文周刊》中习作《倾心于书》。开头写道:“我喜欢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