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00年,全美l600所高校开设了2200多门创业课程,44种创业教育相关学术刊物及100多个创业教育中心。而反观国内高校,开始开设创业相关课程时间还过短,创业教育指导体系还不完善。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主力军是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
f教师,但是人员较少,而更多的创业教育内容和责任则落到一线辅导员身上。他们有共同的特点,高校辅导员及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创业培训,不具备创业指导师的资质,同时,高校辅导员与就创业指导教师大部分没有校外工作经历,在指导大学生创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经验欠缺。3大学生创业成活率较低。大学生创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但是我们不能不认识到,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成活率较低。随着大学生创业越来越被重视,很多高校都在进行创业孵化园、模拟公司等诸多形式的尝试,从创业团队开始进行选拔,在进驻孵化园等阶段之后进行准公司化的管理和运营。但是,整个过程中来自社会的投资或者专业人士的进一步指导都存在漏洞,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团队某种程度上只能流于形式,不能最终创业成功或取得长久的发展。较低的创业成功率进一步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尝试,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不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4大学生创业项目中科技成果转化较少。当前社会形势下,创业不仅仅是高校大学生的选择,更是社会上更多人致力的方向,因此创业项目多种多样,可供创业者选择的方向很广泛。但是,大学生创业不同于其他创业人在于大学生处于高校的大背景之下,在这样的环境下,笔者认为更应该突
f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更多倾向于服务业,如电子产品的销售等,而在高校背景下,有很多面向社会的科技成果却无法实现。大学生创业,在与非高校人员进行创业的竞争过程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侧面增加了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风险,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关于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思考相比美国,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存在上述问题是阶段化的必然表现,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学生自身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加快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措施。1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最重要的场所和环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