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性非常大,及早进行培养和训练是很容易的,效果也会很好。若等到孩子长大了,他们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对家长已经依赖成性他们既没有自理、自立和自主的意识,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现实生活又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到那个时候,才“临时”培养,“急来抱佛脚”,恐怕就来不及了。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上,要注意给孩子自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认识到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做家长的是不能代替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做父母的就要在生活实践中,随时随地给他们灌输一种意识,让他们逐步形成一种观念,养成一种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还要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乃至对他们以后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实际意义。③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教育孩子懂得满足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无止境的。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要教育孩子在物欲方面需知足。在满足孩子要求上,不妨来个“延迟满足”的训练,即孩子要什么东西不要马上就给他买,而应该推迟满足的时间,
f降低满足的水平,减少满足的次数。同时要让孩子知道,愿望的满足是有条件的,是要经过辛苦的劳动、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的,而不是随心所欲。
④与老人达成一致的育儿共识要注重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效果。孩子在教育中成长,家长的合力教育能使孩子成长得更好。如果做长辈的你这样教育,我那样教育,孩子该听谁的因此,家长应树立“合力”教育的意识,要认识到教育孩子,力量只能合不能分,而且要把力量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父母们应该与家里老人进行协商,达成育儿的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⑤要明确祖、父辈的育人职责,避免隔代溺爱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本分和义务,在家庭中要注意分清祖辈与父辈的教育主次。如果把家教工作比作球队,那么孩子是队员,父母是“主教练”,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副教练”或称“陪练”。这个不太贴切的比喻旨在说明,隔代长者虽然对孙辈有一定的监护、养育的责任,但它只能发挥辅助的作用,而不能超越自己的作用界限。父母也不能将养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老人,平日不管工作多么忙,都应挤出时间当好“主教练”,并注意学习如何用美好的思想、良好的道德、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做孩子心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