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家庭教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在幼教的路上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我和家长朋友们经常坐着一起探讨,我始终就觉得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以下7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每个家庭可能都会遇到一些,我们要用合理的爱让孩子健康成长。1、剥夺独立,包办替代孩子穿衣、穿鞋、简单收拾家务等,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家长都给孩子包办了。家长们认为,每天时间很紧张,没时间让孩子磨磨蹭蹭的自己干那些事,我们动手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从表面上和眼前看,包办代替似乎对孩子有好处,节省了父母等候的时间,但从长远看却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使孩子身心得不到锻炼,无法独立生活。即使孩子长大一点有能力完成那些事,可能也没有养成习惯自己完成,也不愿自己去做,更不愿去尝试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了。孩子懒散,大多也是来源于父母包办太多。2、过分关注,特殊待遇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往往都会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孩子要什么都照给不误,也不太会教孩子节省。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态度上,孩子接受到的都是“特殊待遇”,处处受到照顾。如吃
f“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让他一人独享从来不灌输分享的概念;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全家人送礼物……处处特殊照顾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孩子成为呼风唤雨的“小皇帝”“小公主”。时间长了,孩子可能会从自己得到的特殊待遇中总结出“我是特殊的人”的结论,这种幼儿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并容易变得自私,不懂得关心他人。
3、害怕哭闹,轻易妥协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想达到无理要求时常常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家长在公共场合,或是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碍于面子想让事情尽早结束,往往会轻易妥协让步。长此下去,孩子会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更没有耐性去等待欲望实现的过程,导致越来越任性。父母的一味妥协只会让孩子抓住规律,越是有人在场,越是事多,一次次地迫使家长妥协。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原则,若家长能够坚持原则,孩子也会放弃无理的想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