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由于教学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始料未及的事情,这些事件可以通过多角度分析与思考,成为引领我们思考和认识教育基本规律的璀璨明珠。下面就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事件,教学内容选取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6册的一节歌唱课《花喜鹊和小乌鸦》: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法来评价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花喜鹊说谎话总是“报喜不报忧”却还有人夸,小乌鸦讲真话“不掺半点假”却有人讨厌他。l老师在教授新课前,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同时初步认识下滑音和波音记号;2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够对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进行对比和思考,并且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要踏踏实实做人。接下来,l老师通过录音播放,让学生感受歌曲,进行教学。l老师:同学们,听完歌曲,你们是喜欢小乌鸦,还是喜欢花喜鹊?学生:喜欢小乌鸦……(这时,有几个学生说,“喜欢花喜鹊”,其中以s学生为例)l老师:s学生,为什么喜欢花喜鹊呢?s学生:因为花喜鹊能在社会上混下去。(这时,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哈哈大笑。)
fl老师:你也是个小乌鸦,说了真话。好像你说的也有一层意思,我们有的时候,也需要这种鼓励……这算是个个例吧,不能说没有道理。
(接下来,就继续下个环节的学习了)……(在课进行到快结束时,教师进行课堂总结)l老师:我们是要做个像小乌鸦一样的人,还是像花喜鹊一样的人?学生:像小乌鸦一样的人学生:像花喜鹊一样的人(学生的回答仍然有两种声音)课后,和l老师进行探讨时,老师说,“当学生说‘花喜鹊能在社会上混下去’时,自己也是始料未及,不知道怎么办好,由于课时有限,就只能含糊过去”。在课堂中,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想法时,教师不是寻求思维上出现偏差的原因,而只是考虑到课时有限,去追求课堂的顺利性和完整性。这不禁让人思考:课堂上如何应对学生的错误?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教师如何利用精彩的案例来进行研究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能否对每一个案例进行思考和挖掘,从而领会其内在的价值?……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追问下去,也许会对这个案例有更多的思考。下面我就对上面的案例从多个视角进行解读。
f视角1:学生的认知这个课堂教学事件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她)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影响,认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