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016512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股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的一般特征是:掩盖儒家学说的本质属性,摘取儒家经典的某些话语,将其判定为“民主主义”、“宪政主义”等,进而宣扬“回到孔孟去”、“推行儒家宪政”之类的政治主张。一些学者将其视为“儒家”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从其本质属性看,“新儒家”不是真儒家。概括儒家的一般特有属性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而揭示儒家的本质属性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历代儒者的最大共同点是:论证君主制度、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一般规定性并维护“尊者专制”的观念。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孟轲、苟况、董仲舒、朱熹运用各自的人性论,论证了实行君主制度及尊者专制的必然性、合理性和绝对性。孔丘是儒者宗师,而“孔子尊君”乃古人之定评。从《左传》《论语》《史记》的记载看,孔丘赞美西周王制,主张“以道事君”,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为那个时代一位博学、睿智、求实、选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行道以尊君是孔丘的政治抱负和治学宗旨.他无愧于“孔子尊君”之赞。战国诸子多有非儒之论,却没有人否认“孔子尊君”。汉唐以来,“孔子尊君”乃是朝廷之定见、儒者之定论和世人之定评。就连非议儒家的无君论者也将尊君视为“圣人”的莫大罪过。孟轲被尊为“亚圣”,而《孟子》是帝制法则的经典。《孟子》有一批制度性命题,诸如论证立君治民的“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论证君主独一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论证天下王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孟轲以“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论说帝位的传承,认为帝王权位的终极合法性取决于“天命”,无论禅让、革命、世袭,凡是“非天与”的都属于“篡”。这些命题所设定的政体形式和权力结构完全符合现代政治学的“君主专制”定义。《孟子》之所以成为帝制官方学说的主要栽体之一,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古人云“孔子尊君,孟子尊道”,而孟轲之道“无害于尊君”。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儒者尊奉儒典,而“尊者专制”是四书五经的核心观念。诸如《诗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论语》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中庸》的“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等等。只要客观、全面地考察各种儒典,便不难发现“尊者专制”贯通儒家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