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历史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诸子百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2孔子、孟子和荀子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儒家创始人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③教育思想兴办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使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称之为“亚圣”。政治思想①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思想,主张“轻刑薄税”;“仁政”(核心)、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③哲学思想“性善说”④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⑤人格精神要求人们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①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③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主张“仁义”“王道”、,提出“水则载,水亦覆舟”观点。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3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①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②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荀子主张“仁义”“王道”、,提出“水则载,水亦覆舟”观点,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天①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大一统”的开创时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