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七八宪法。1978年宪法虽然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并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4、第四部宪法与1982年12月4日在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即现行宪法,被称为八二宪法,它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修改的。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
f2004年3月、2018年3月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5次修改、完善。这次新修订的宪法,就是我国的最新宪法,即八二宪法的2018年修正版。
宪法修改方式:中国宪法的修改有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部分条文进行修改,例如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对现行宪法部分条文的修改;还有整体修改形式,就是起草一部新的宪法予以通过,将前面制定的宪法予以废除,新的宪法代替旧的宪法,如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是将原来宪法整体修改。
这次修宪的原则,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宪法既不能频繁修改,又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在连续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之间寻求平衡。对各方面普遍要求修改、实践证明成熟、具有广泛共识、需要在宪法上予以体现和规范、非改不可的,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修改;对不成熟、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不作修改;对可改可不改、可以通过有关法律或者宪法解释予以明确的,原则上不作修改,以便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全国人大先后5次作出修正,共通过52条宪法修正案,52条宪法修正案单独排序。其中,1988年修正案2条,即第一条和第二条;1993年修正案9条,即第三条至第十一条;1999年修正案6条,即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2004年修正案14条,即第十八条至第三十一条。2018年修正案,从第三十二条起排列条序,
f共21条宪法修正案,即第三十二条至第五十二条。因此,现行宪法主体内容包括1982年制定的宪法和5次宪法修正案的52条内容。
三、修宪的重要意义这次大家比较关注的修宪,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载入宪法,与2017年10月通过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有机衔接、一脉相承,都是对十九大精神的贯彻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r